文學概論

Fall 2015

文學vs. 傳記心理學


文學與傳記

傳記的價值可藉它顯示詩人寫詩的實際生產情況此一關係來判定不過我們當然可以為傳記辯護把傳記說成是對一個天才的研究及研究其道德其智慧和感情的發展是有其內在價值的一種研究並且可說傳記供應材料給我們對詩人的心理和作詩過程作系統的研究

文學研究的立場來說只有第一個觀點即傳記解釋和說明了詩的實際生產過程才是直接相關的

第二個觀點重在宣示傳記的內在價值,把研究重心轉移到人格上去。第三觀點,把傳記視為一門科學的,或一門未來的科學的材料,即視為藝術創作心理的材料。

 

傳記家採用詩人的作品本身為資料而撰寫傳記能有什麼成果?

文學傳記的成果對於了解作品本身又有什麼關係和重要性?

 

我們沒有個人的文獻可供寫成傳記以為參考。我們只有一系列的公共文獻:出生登記冊、結婚註冊書、訴訟書狀,此外就是作品。我們沒有理由相信Prospero說的話就是Shakespeare所要說的;一個作家筆下的英雄的情感、觀點、美德和罪惡不能代表該作家的人格。這一點不單就戲劇中或小說中的人物來說是對的,就是就抒情詩中的那個「我」來說也是對的。作家私生活與作品的關係不是那麼簡單的因果關係。

誤用傳記研究法的人,才會拿一個作家生平中最秘密和往往最具因果關係的文獻來做研究中心,而把這些文獻用來解釋詩人實際的作品。縱使一文學藝術作品具有某些成分,且肯定是傳記性的成分,這些成分都是經過整理和變化而後編排在一作品內,故而再沒有原來的特殊的個人性意義。認為藝術是純粹的自我表現,是個人情感和經驗的拷貝,這顯然是錯誤的觀點。

傳記派文學研究法實際上妨礙正當的了解作品創作的過程,因為此法拆除了文學傳統的秩序,而以作家的生活經歷為據。

 

文學藝術作品乃具現一個作家的「夢」,而非具現作者的實際生活。或者說,文學作品可算是「面具」,是「反自我anti-self,作者的真實人格是隱藏在作品背後的。又或者說,文學藝術作品可算是一幅生命的圖畫,畫中那種生命,正是作家所要逃避的。藝術作品不是供人寫傳記時用的參考文獻。

 

Milton作品中有一種Miltoniz米爾頓式的風格,但這種風貌是根據其作品本身來決定的,不是純然傳記資料來決定的。詩人的作品可以是一個面具,一種戲劇化了的傳統化表現,不過這往往是詩人本身的經驗,本身的生活的傳統化表現。

 

Sincerity真摯性:如果以傳記上的真實性,以外界資料所證實的對應性──即作家的經驗或情感和作品之間的對應性──來評判文學,則「真摯性」的準則是徹頭徹尾錯誤的。真摯性與價值之關係並非藝術。在原稿上找不到淚痕便「是一大憾事」是不對的,一首詩屹立著,不管其詩人是否滴淚;那些不可追溯也不必追溯。

 

文學與心理學

Psychology of literature

(1)心理學的理論把作家當類型或個體予以研究

(2)創作過程的研究

(3)研究文學作品內所呈現的心理學類型和法則

(4)研究文學對於讀者的效果(即觀眾心理)

 

一觀點癲狂madness(癲狂被視為neuroticism神經質與psychosis精神病之間)詩人是「心神秘亂的」(possessed),他所自發言的潛意識,被人感受起來,即是下理性的sub-rational,又是超理性的super-rational

→→假使作家是神經病患者,那他的神經病所產生出來的該是作品的主題還是寫作的動機?若是動機,作家便不能與別的冥想家有分別。若是主題(Kafka),那他的作品對讀者又何以會是可以解析的呢?作家寫的,一定遠遠超過寫一個病例,他寫的必須是一個原始類型的模式archetypal pattern,不然就是寫現今普遍流行的神經質人格neurotic personality模式。Freud把作家視為偏執狂的神經病患,作家藉創作活動來避免精神崩潰和避免接受真正的治療。「藝術家本來就是背離現實的人,他把他的幻想塑造成一種嶄新的現實,而人們又認為這些幻想有價值的反映說明了真實的生活。如此作家便真正變成了英雄、帝王、創造者,以及他心中所想的受擁戴的人物。」

→→大多數作家不再擁護正統Freud學說。他們不想「接受治療」或「受到調整」,因為他們不是覺得接受調整之後便不能繼續寫作,就是覺得所謂調整乃是趨合於一常態normality或一社會環境,而這正是他們棄絕,以為那是庸俗中產階級社會的。Auden:藝術家應該盡他們的能耐去做神經病的人。

 

另一觀點,以為詩人的「天賦」(gift)乃補償性的。Muse 使De-Modico失明,但卻「賜他可愛的詩歌天才」(Odyssey)而瞎眼,Tiresias則被賜予有預言力的靈視。缺憾與天賦當然不常如此直接相對應,而疾病和殘廢可以是心理性或社會性的,而不是身體上的。Pope是駝背也是矮子,Byron有一條瘸腿,Proust是猶太血統的哮喘性神經病患者,Keats比一般人矮。

→→此說易成附會──詩人成就歸因於補償性的動機,以為每個詩人都因有缺憾而寫作。

 

文人特徵:

藝術家對知覺與感覺的意像image有特殊能力。

共感覺synaesthesia或即把來自兩種或多種感官的「感性的知覺」聯結在一起,最通常就是把聽覺和視象連結起來(即聲色連結audition colorree)

作家不全為intuitive-intraverted直覺內向,有些為anti-type

當代羅馬尼亞學者Rusu把藝術家分為三類:交感型、心神混亂型、心神平衡型。

Dante, Shakespeare, Balzac, Dickens, Tolstoy, Dostoevsky

 

Inspiration靈感:

是創作過程中潛意識成份的傳統名稱,古典時期與Muse相關,Muse是記憶之神的女兒。在基督教思想上,inspiration與聖靈Holy Spirit相關。一個巫師、預言家、詩人在靈感來潮時的精神狀態是不同於平時精神狀態的。巫師可自動進入精神恍惚狀態,也可被動被祖先或tomeimis精神力附體。現代,靈感則被認為在本質上具有「突然性」的標記(像政變信仰)和無我性( impersonality)的標記,因此作品看似經由另一個人而寫成。

靈感如何來?

Coleridge, De Quincy藉鴉片煙之助,以嶄新的經驗世界開放給人以為寫作文章之用。但據現代臨床診斷,吸鴉片人作品的不平凡成分來自神經質的心神,而不是來自麻醉藥的特殊效力。Schiller 桌上放爛蘋果,Balzac穿和尚袍寫作,Mark Twain躺著寫。

 

自我投射:

Faust, Mephistopheles, Werther, Meister等角色,都源自歌德把自己各方面性格都投射進小說而寫成。

「一個人的心態,就是他筆下另一個人的性格。」

Flaubert:「Madame Bovery,此角就是我自己。」

 

許多偉大的藝術仍不斷違反心理學上的準則,不論這些準則與該藝術俱屬同一時代或是後來的。藝術處理的是未必可能發生的情境,和幻想性的主題,就像要求作品要有一種社會寫實一樣,心理學的真理是一個欠缺普遍有效性的自然主義的準則。心理學對藝術是不必要的,而心理學本身也沒有藝術上的價值。簡言之,如果心理學上的真理是藝術的話,它才具有藝術上的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ybe32 的頭像
    maybe32

    世新中文 ‧ 文學概論教室

    maybe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