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概論

Fall 2015

文學類型與文學的評價問題


文學類型literary genres

文學類別是一個機構(institution)──有如教會、大學,或州,均為一機構一樣。有人試圖分劃時間和空間(dimension of times)和甚至語言的語形,來說明三個類別的基本性質:Hobbes把世界分為宮廷(英雄詩、史詩+悲劇)、城市(諧謔詩、諷刺詩+喜劇)、鄉村(田園詩)Dauas通曉Coleridge, Schelegels,把文學類型分為喜劇詩、故事詩、歌謠。

終極類型詩、小說、戲劇

散文體,18世紀分為(1)長篇小說(2)浪漫故事

兩種最高尚的詩的類型:史詩和戲劇詩。新古典主義著重於類型的純粹性,類型的層次、類型的持久性和新類型的增加等課題。因新古典主義在歷史上是權力主義和理性主義rationalism的混合體,故新古典主義形同一保守勢力,盡力傾向維持古代類型。Aristotle:悲劇應該產生專屬於悲劇的快感,而不是任何偶發的快感。我們以為文學類型應是對文學作品的一種劃分,且在理論上,這種劃分是根據外在形式(特殊的格律和結構)和內在形式(態度、語調、效用──或粗略一點,題材和讀者觀眾)

 

文學時期period:每十年即有一新的文學世代,美國詩:自由詩→Eliot時代→Auden時代。19世紀文學類型為歷史小說historical novel政治小說political novel傳教小說ecclescastcal novel 。哥德式小說Gothic novel始於18世紀The Castle of Otranto為肇始,散文敘述prose narration一類文學作品的標準是企圖給予讀者特殊快感:恐怖pleas-urable horror和寒慄、同情與恐懼pity + terror

 

古典:條規式、限制性rules,美學原理,嚴格的語調統一性、文體風格的純粹性、簡明性simplicity

現代:史詩悲劇皇帝貴族、喜劇中級人士(城市中產階級)、諷刺文學和鬧劇farce→平民百姓;人物適合每一類型doctrine of decorum「合宜性」教條

 

類型學genealogy

legend傳說、saga英豪行經、myth神話、謎語、箴言、案件、備忘錄、故事、雋語。

小說基本的形式:書信、日記、遊記、傳記、人物描寫character、短文、舞台劇、史詩、浪漫故事。

 

文學的評價問題

把「視為有價值」(value)和「評價」evaluate兩術語分開是使人稱便的事。人在文學裡發現了什麼樣的價值呢?

娛樂

陶冶

遊戲

工作

終極的價值terminal value

教育的價值instrumental value

藝術價值(藝術為其本身的目的)

宣傳價值

 

我們必須以文學本身性質的種種來評價文學什麼是文學本身的性質什麼是(pure)文學

某些較早提倡「純文學」pure literature的人,在他們改革性熱潮之下,竟把小說或一詩中所僅有的道德或社會思想視為「說教的異端」didactic heresy。不過,思想在文學上被用以為文學作品的成分──以為材料──有如角色和背景一樣,並不會污損了文學。以現代界說言,文學之所謂「純」,乃是不含實用之意(宣傳、煽動領導、立刻行動),和不合科學上的用意(傳知、事實、「知識的纍增」addition to knowledge)我們所謂「純」,不是說小說或詩不含某些「成分」,不含那些不相干的,自其文理(context)中撤離後,即可拿作實用上和科學上的用途的成分。再說,我們也不是說「純」小說或詩不可全然拿來作「不純粹」的閱讀be read impurely。任何東西都可被誤用,或用得不充分。就是說,其功能不主要的與其性質配合。恰如有些人上教堂去靈修,只因那裡有音樂,而非因那裡有教義。

 

就某種意義言,整個美學上的問題,都可說是在乎兩個觀點之間,即確認獨立的且不可貶損的「美感經驗」(那是一個藝術的自治領)之存在此一觀點,與認為藝術乃科學和社會的利器,且否認「美術學價值」在「知識」和「行動」之間,又在道德和政治之間有居間作用此一觀點。

 

一個人不必因他否認了一些終極和不可貶損的「美學價值」而否認藝術作品的價值。一個人只可在那些他譽為「真正的」、「終極的」價值系統的夾縫之間,去「貶損」、破壞、分割藝術作品的或藝術的價值。他可以像有些哲學家一樣,把藝術看成是知識的原始和初級形式,或像有些改革家一樣,以藝術在激發行動上應有的效能來衡量藝術的價值。他也可發現藝術(尤其文學)的價值正在其包容性,在其非專門的包容性之中。

 

對文學的護衛者來說,如果同意文學的身分乃為美藝fine arts中的一環,則這是頗為懦弱和出賣了文學的。文學曾宣稱兼為知識的高級形式,和道德與社會行動的一種形式,那麼放棄這兩種宣言,文學不是背棄了其義務與身分嗎?是否每一門價值(就如擴張中國家和野心勃勃的人)不必聲言要求多於他希冀鄰人與對手所承認的價值?

 

Theodore Greene:我們不能把藝術品質貶為別的更原始的品質。

美感經驗的獨一性: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強調「無為的有為性」purposiveness without purpose強調「純」美感的優越超乎「附屬的」或應用的美,強調經驗者的無為性disinterestedness

將他們自己侷限於作美學派批評的現代批評家,通常都被稱為「形式主義者」formalists。形式乃指文學作品的美學結構──此結構即使該作品之所以成為文學。Russian Formalism基本上訂定美學批評一派,其準則即是「新奇」和「驚人」。

 

一直受人欽羨的文學作品,像Homer, Shakespeare必然擁有一種「多價」multivalenceShakespeare:對於頭腦最簡單的觀眾來說,它具有一個情節;對較具思想的人,則具有角色和角色的衝突;對那些比較具有文學底子的人,則具奇辭妙句;對那些較敏於音樂的人,則具有節奏;對那些有更高理解力的人,則具有一逐漸呈現的意義。

 

我們的準則就是「包容性」,即「想像力」的整合Imaginative integration和「整合的材料的量」amount of material integrated和紛繁性diversity

 

Bosanquet, “Three Lectures on Aesthetic” 「複雜」intricacy、「張力」tension、「寬度」width,而把「柔易之美」easy beauty與「剛難之美」difficult beauty予以區別。18世界有所謂「麗美」beautiful和「雄美」sublime之相對。

I A Richards:偉大源自藝術的「內容」,以及由於藝術表達了生命的「偉大」的價值而可粗略的認為它是偉大。偉大必須表現在「一具體化的價值的情景」an embodied value situation當中,而成為一種供人品味或欣賞的具體化的價值。

 

Milton, Paradise Lost :這其中有神學成分。有一種說法是:讀者若不分享其神學,並不損及其詩。它的本質是由它引起的文學傳統和由它與Milton本人早期的詩的關係來斷定。如果認為Paradise Lost的教義雖應予以揚棄,但這首詩的風格使它成為偉大詩篇,這種說法不可靠。因為形式在此就是風格,形式與內容分開不可取,意義乃就是意識形態ideology

 

Eliot:呈現於一首詩的生命觀必須是一種連批評家都可以「接受為一貫的、成熟的,和藉基於經驗事實的生命觀。」藝術作品的成熟性是指其包容性,其對複雜性的通曉,其反諷和其張力。

 

我們所能合法比較的,是把Dickens, Kafka, Balzac, Tolstoy 等人的小說的整個世界與我們的整個經驗,即我們自己思想上和感覺上的世界比較,而且,我們對此一對應關係的判斷是美學上的生動、緊湊、有模式的對照patterned contrast,寬度或深度,靜態或動態等術語來表示的。Life-like 可譯為art-like,因介乎生命與文學之間的對照乃在藝術高度文體化時最能給人感觸。

 

多價觀點multivalence: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藝術品都因某些不同的理由,而吸引不同世代的讀者去欣賞他們。主要的作品,即那些「古典」(classic)都保持它們的地位,但那是它們歷練過一連串變異的興趣或「原因」cause而保持的。具原創性而有極特殊的作品,以及次要作品,每當時下文學與它們當時代的文學兩者間有某種共鳴的關係時,便聲價大增,而每在兩者間那種共鳴關係勢成水火時,便聲價大降。

 

實用批評Practical criticismRichards, Brooks & Warren Understanding Poetry都認為詩的標準只有一種,而正確強調我們不該在批評一首詩之前試圖以其作者、時代,或所屬詩派來論定該詩的地位。

 

我們以為沒有文學批評家能真正的自貶身價,流於世代主義(那是否定一種美學標準的存在的),或自附驥尾於那如此貧乏和教師匠氣的,專門講究「固定的級列」(fixed rank) 的絕對主義。批評家應該問:美學價值的軌跡在那裡?那是否該是詩本身,或該詩的讀者,或此二者之間那種關係呢?

Answer One: poetry itself→指示了柏拉圖思想,或其他絕對標準的系統。形式主義者堅持的就是詩不單不只是讀者的「詩的經驗」的起因,或潛在的起因,而且詩還是一具有高度組織性的特殊東西,能控制讀者的經驗。

Answer Two: reader himself→詩的價值在對詩的經驗,在於體認詩為夠格的讀者而在組織上呈現出來的那些具有美學價值的性質和關係。美就是一些事物的特性,而且現身在那些事物之中,可是美只為那些天賦有能力與訓練──美須藉此才能領會──的人而呈現於事物之中。

 

較古老的文學批評常有「評判性」judicial的批評與「印象式」impressionist的批評此二者對立。評判性訴諸自以為客觀的規矩和原則;印象式炫燿一種熱誠者的偉大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ybe32 的頭像
    maybe32

    世新中文 ‧ 文學概論教室

    maybe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