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1897─1986)

 

其人:1918─1922香港大學,「我雖是心向進步青年卻不熱心黨派鬥爭,以為不問政治,就高人一等。」;1925考取安徽官費留英,英法留學八年。1933入北大英語系講授西方名著選讀和文學批評史。當時京派海派對壘,京派多為文藝界舊知識份子,海派主要指左聯。成京派人物,(《新月》時期京派最盛,徐志摩死後衰落)辦《文學雜誌》,與事人物有楊振聲、沈從文、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林徽因等。1937入川大任文學院長;1942寫《談文學》、《談修養》;翻譯克羅齊《美學原理》、黑格爾《美學》三卷;1963《西方美學史》。

 

《談文學》低級趣味:

內容:

1)偵探故事

2)色情描寫(文學的目的不在滿足性欲)

3)黑幕描寫(如果寫逆境中人性尊嚴、黑暗中反映世間壯麗則可)

4)風花雪月的濫調

 

作者的態度:

1)無病呻吟,裝腔作勢(文人的吟風弄月)

2)油腔滑調、逢場作戲,不算幽默的輕薄

3)搖旗吶喊、黨同伐異(提攜新進作家,招收徒弟,一有群眾就賣膏藥;旗幟之外,一律批判和冷酷忽視)

4)道學冬烘,說教勸善

5)塗脂抹粉、賣弄風姿(用典、賣弄學問才氣)

 

《談美》1932,藝術活動是「無所為而為的玩賞」disinterested contemplation

1)美感經驗:看古松:實用的(木商,善);科學的(客觀的研究,真);美感的(注意集中,意象的孤立,美);美感經驗就是形象的直覺,美就是事物呈現形象於直覺時的特質。美是最沒有用的。

2)距離說:距離造成美感,隔岸觀火、卓文君私奔;鄉下人看戲上臺去把曹操打一頓,就是犯了不知距離的錯。

3)移情作用:莊子看魚,人看古松,引起高風亮節精神(宇宙的人情化)

4)美感不是快感:希臘女神的雕像(美感,不帶佔有的忘我欣賞);血色鮮麗的姑娘(快感,引起實際要求的滿足);耳目是高等感官,鼻、舌、皮膚、筋肉是低等感官。Oedipus Complex是把美感和快感混為一談。

5)美感與聯想:「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許多人認為的美感經驗其實並非美感,而是聯想(武昌人喜黃鶴樓詩、古董家喜龜甲文)

6)美感非批評:考據版本、作者生平並非欣賞而是整理國故。

批評學者四大類:

(1)以「導師」自居,《小說作法》、《作文法》。

(2)以「法官」自居,從古人作品中抽出規律,要求當代人遵守。

(3)以「舌人」自居,注疏解釋、研究作者心理與時代關係等。

(4)印象主義批評,欣賞的批評(朱自認屬於此類)

7)情人眼裡出西施,各家看美都不一樣:康德:主觀而有普遍性;黑格爾:事物中見出「概念」或「理想」(比方《孔雀東南飛》悲劇、孝、愛);托爾斯泰:美的東西都有宗教、道德教訓。

8)寫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錯誤:模仿,自然已美,又何須模仿?模仿自然,則失去美醜標準,連自然美也無意義。自然是字典,不是書;寫好詩文不能是模仿字典。

9)藝術與遊戲的區別:藝術的雛形是遊戲,然而藝術具有社會性,遊戲不帶社會性。

10)創造與想像、情感、格律、模仿。

11)天才與靈感:天才從何而來?

天才:(1)遺傳(2)環境(3)努力。

靈感:(1)突如其來(2)不由自主(3)突如其去(4)潛意識。

12)人生的藝術化: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的藝術品。

「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於許多事物能否欣賞。在欣賞時人和神仙一樣自由,一樣有福。」

 

《文藝心理學》:

美感就是:

1)目前意象和實際人生之中有一種適當的距離。我們只觀賞這種孤立絕緣的意象,不問它和其他事物的關係如何,不問它對於人的效果如何。

2)在觀賞意象時,我們處於聚精會神以至物我兩忘的境界,所以於無意中我的情趣轉移於物,以物的姿態轉移於我。

 

**唯心主義形式美學:康德、席勒、黑格爾、叔本華、尼采。

康德:分美為「純粹的」pure beauty(顏色、線形、聲音)和「有依賴的」dependent beauty(樹:茂盛;馬:線條、強壯);藝術品就是模仿imitative,看的是模仿是否逼真、所模仿者是否有價值。

形式主義:形式的成分:直接的成份immediate element:顏色、線形、陰影;表現的成分representative element, associative element.(形式主義當道)

 

尼采:藝術有兩種:

1)達奧尼司Dionysus,酒神,專在自己的活動中領略世界的美,音樂、舞蹈(分享;剛性美)

2)阿波羅Apollo,日神,專處旁觀的地位以冷靜態度欣賞世界的美,圖畫、雕刻(旁觀;柔性美)

演員兩種:入戲、演戲。

觀眾兩種:入戲、演戲。

唯心主義派美學家不僅否認文藝可以用道德標準來衡量,並且主張人生和整個宇宙必須以藝術的眼光去看,而不能以道德的眼光去看。

尼采:宇宙全是罪孽,人生全是痛苦,如果從道德觀點去看,它們就該毀滅,但是如果從藝術觀點看,這罪孽人間是幅驚心動魄且莊嚴、燦爛的圖畫。

 

Hugo:《藝術家》:

「我們相信藝術的獨立自主。藝術對於我們不是一種工具,它自身就是一種目的。……我們始終不了解意思和形式何以能分開。形式美就是意思美,因為如果無所表現,形式算得是什麼呢?」

《詩序》「這詩有什麼用處?美就是它的用處。……一沾實用,一落入實際生活,它就由詩變為散文,由自由變為奴隸。藝術可以一言以蔽之,它就是自由,是奢侈,是餘裕,是閑逸中的心靈開展。」

 

Zola以道德教訓討好群眾的作家為投機份子:「在那道德作投機勾當者以外,才尋出真正的作家,他們只服從脾胃,不存心勸善,也不存心勸惡。」

《淫穢文學》:作家寫得不好就是罪大惡極,文學中的「罪惡」一詞別無意義,……一個寫得好的詞句也就是一種德性。

 

Wilde王爾德:「唯美主義」:道德是實用的,起於意志;美感經驗是直覺的,不涉意志、欲念。

 

克羅齊Benedetto Croce(18661952),義大利美學家、唯心主義、美學集大成者。《美學綱要》:「藝術不是意志活動所產生的。造成好人的善良意志不能造成一個藝術家。它既然不是意志活動所產生的,就與道德上的分別無關。」

內容(直覺)就是形式(表現),因此,向來所爭的「藝術中內容亦形式」一個問題根本沒有意義。

1)藝術不是物理的事實physical fact;因有表現才有美,因此沒有所謂「自然美」;藝術創造在「想像」(腹稿,成竹在胸)時已經完成,不必等到第二步的「傳達」(符號);形象本身就是藝術品。

2)藝術不是功利的活動utilitarian act:藝術可以產生快感,但非滿足需要的快感。

3)藝術不是道德的活動moral act:道德出於意志,藝術是直覺,與道德無關。美感的人格aesthetic personality與「倫理的人格」不同,從作者身世中找尋人格是傳記的研究biographical study,不是了解藝術的方法。必須從作品本身找出作者的「美感的人格」。

4)藝術不是科學的活動scientific act,因為直覺不帶概念、思考。藝術的對象是個別的具體意象,科學的對象是普遍的抽象公理。

5)藝術不可分類:文學只有「詩與非詩」的分別,凡純文學都應歸於詩。關於價值問題:認為美學中不能有價值問題,藝術完全是藝術家心裡的形象,「美」是成功的表現,「醜」是沒有成功的表現。

 

康德--克羅齊:美感直覺:形象直覺、意象孤立、無所為而為的觀賞。

有道德目的:為宣傳而作(art for life’s sake) vs.有道德影響:自然感動,例如莎士比亞戲劇(art for art’s sake)

 

Shelley雪萊:革命浪漫主義者,文藝負有重大道德使命。

 

托爾斯泰:《何謂藝術》:藝術和語言一樣,是傳達的工具,語言傳達思想,藝術則傳達感情。藝術傳染力越強,藝術也就越有價值。希臘三大悲劇、但丁、莎士比亞、巴哈等都為托爾斯泰唾罵,因為他們缺乏宗教的深沉,偏重性欲和其他無價值的情感。

藝術的目的在宣傳道德和宗教,不在產生美感。把藝術從象牙塔搬到十字街頭。

 

英國I A Richards:藝術的價值起於事物對人生的關係。離開人生,便不能有所謂「價值」。

 

Freud:文藝都是性欲的昇華sublimation;把代表欲望的潛力libido移來鼓勵轉向高尚的情緒。

 

秀美與壯美:

SUBLIME:屠格涅夫筆下的狗與麻雀:

 

牠要援救牠的雛鳥,所以把自己的身子來搪塞災禍。牠的渺小的身軀在驚怖、震顫,微細的喉嚨漸叫漸啞;牠終於倒斃了。牠犧牲了牠的性命,在牠的心眼中,狗是多麼巨大的一個怪物,但是牠卻不能留在安全的枝上……是的,請莫要笑,我在看到那只義勇的小鳥和牠的熱愛的迸發時,心裡所感覺到的確實是虔敬。

愛比死,我當時默想到,比死所帶的恐怖還更強有力。因為有愛,只因為有愛,生命才能支持住,才能進行。

 

此小鳥可謂sublime

康德:《實用理性的批判》:「世界有兩件東西,你愈默想它們,愈體驗它們,它們使你驚羨、敬仰:一個是在我們上面的繁星燦爛的天空,一個是在我們心裡面的道德律。」

---道德的雄偉:immeasurable;秀美令人愉悅,壯美令人忘我。雄偉的事物彷彿挾巨大的力量傾山倒海地來臨,我們常於有意無意之中覺得自己渺小,覺得它不可了解、不可抵擋,不敢冒然盡量的接收它,於是對它不免帶有幾分退讓、迴避的態度。但是這種否定的、消極的態度只是一瞬間的,我們還沒有明白察覺到自己的遲疑時,就已經發現了它可景仰、可敬佩。我們對它那樣浩大的氣魄,因為沒經常見過,只是望著發呆。在發呆之中,我們不覺忘卻自我,聚精會神地審視它,接受它,吸收它,模仿它,於是猛然自己也振作、奮發起來,腰桿比平常更直些,頭比平常昂得高些,精神比平常更嚴肅、更激昂。

 

英人Burke波克:雄偉中都會有terrible可恐怖的成分。

 

悲劇:Hegel:一般人見為善無好報,為惡不得懲,就以為這冤屈只能歸之盲目的命運。其實宇宙中無所謂命運,禍福都是由人自招的。而悲劇主角無辜,如何解釋?

Hegel的衝突說:凡悲劇生於兩種理想的衝突,例如忠臣不能同時是孝子;悲劇主角大半象徵一種有衝突的片面的理想,他陷於災禍時,表面上看雖似命運造的冤屈,而就像宇宙全體說,實在是「永恆的公理」eternal justice

比方蘇斐克理斯的Antigone:鮑里尼塞斯是伯司國王子,父死後,借重敵兵爭王位,戰敗被殺。新王克利安禁收他屍體,違者處死。鮑里尼塞斯的妹妹Antigone毅然收葬,而被處死。但是Antigone事先與克利安的兒子有婚約,其子悲慟自殺。

Hegel:克利安代表的理想是:國法;Antigone代表的理想是:友愛;其本身正當,但是失之太偏,所以「永恆的公理」勝利。

 

Schopenhauer:人間是地獄,人生最上法門就是退讓resignation,世界何須存在?

尼采:世界本無理由存在,但是由藝術觀點視之,在莊嚴、燦爛的意象中,窺見驚心動魄的美,也就值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ybe32 的頭像
    maybe32

    世新中文 ‧ 文學概論教室

    maybe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