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主義

 

  1. 緣起:最早出現於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美國,以後傳到歐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Jameson50末到60初,西方發生劇變,導致人們與過去文化徹底決裂。矛頭指向現代主義所反叛的西方傳統文化和現代主義。現代主義到高峰後,無以為繼,新實用主義、女性主義、新歷史主義、後殖民主義,全被稱為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一辭最早出現:1934年,馬德里出版《1882-1932西班牙─ ─拉美詩選》。後現代標示西方文明的一個新的歷史週期,大約始於1875

 

  1. 「後現代主義」是什麼?

美國新保守主義立場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1919─)首先提出「後工業社會」概念,《後工業社會的來臨》1973:「後」(post)一方面突出和過去工業社會差異,另一方面表達對未來社會捉摸不定和迷惘。把世界國家分為:後工業社會(美國)、前工業社會(亞洲各國)、工業社會(西歐、前蘇聯、日本)

Jameson正相反:從左翼激進立場出發,通過西方馬克思主義視角闡述他對後現代(晚期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美學、文藝發展的觀點。

《後現代主義與消費社會》(1982)把資本主義分為三階段:(1)古典資本主義、市場資本主義。(2)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3)晚期資本主義。晚期(late)並非衰老、崩潰、死亡,而是近期資本主義:科技優先、科技官僚產生、資本主義全球擴張,把其他地方「資本化」。產生的結果是大眾文化(mass culture有別於popular culture)取代昔日高雅文化地位,文化一方面突破原有特定範圍,無所不在;另一方面,失去了神聖性,失去昔日光輝地位。

 

後現代主義特點:

  1. 現代主義的基礎:叔本華、尼采、伯格森、Freud

後現代主義基礎:Heidegger + 後結構主義。結果是:Heidegger的焦慮或恐懼標示真實的存在,後現代變為狂歡。解構:語言從再現和表現躍居超越主體的地位,後現代:真實世界沒有意義,人們面對的是文本世界,語言的世界;注意力集中於語言、形式層面。解構推動了後現代文化傾向。對比Heidegger分析梵谷名畫《農鞋》和後現代的大量複製商品畫片,Coco cola,女鞋展;後者只有拜物風尚,中心空洞。典型後現代建築:大眾化、公寓樓。(市場 + 媒體 = 資本主義對人意識形態的影響控制)

  1. 60年代,「新左派」在美國發動反越戰、黑人民權運動、婦女解放,解構否定權威、傳統,乃至一切現存社會體制。價值是人的虛構,意義是語言的創造物、否定確定性、整體性、目的論一類概念;拒絕一切試圖重設深度模式的哲學和重設中心的企圖;主張無限制的開放性、多元性與相對性。
  2. 現代主義的進步性集中表現再對資本主義啟蒙運動bourgeois enlightenment傳統的繼承,把對自由、平等、博愛的追求發展成對資本發展造成的各種反人道現象的否定和批判。後現代主義則拋棄現代主義的批判傳統,表現出對現實的全面統協。

基本精神:沒有中心 、各行其是、反對任何統一化的企圖的多元文化。消解一切意義、深度、價值,走向平面化。

  1. 後現代主義文學:

「反體裁」。推翻「純小說」概念,大量採用其他文體的表現方法和技巧,例如戲劇式對話、新聞報導式文體、政論式風格和語言,甚至「類」的概念已經消失。

David Lodge,A Small World(1984):學術會議、文學批評、女權主義全入小說;《法國中尉的女人》(1969),不同結局;否定達到、傳達「真實」的可能,甚至否定「真實」本身。

現代主義的精英意識和優雅形式,使它和通俗文學涇渭分明,而後現代主義文學情況則是(A)明顯向大眾靠攏(B)我行我素,比現代派更實驗(沒有頁碼,可以任意開始的活頁小說,不連貫性、任意性、複製、改寫、拼貼)(C)核心精神:不確定性。比方Borges的創作發明包括:無限性敘事、開放式結構(結局不可達、缺失結尾、多重結尾、未定型或未完成性文本、過程小說) 、間斷、纍贅(矛盾)、加倍、重複、增殖、混淆(迷宮手法)、版式混亂、自我否定。

****指涉的中斷:傳統文學中,文字符號(能指)之間聯繫緊密,形成指涉鏈,產生完整上下文context,形成明確意義。後現代主義文學依靠的是空間邏輯,不是時序邏輯,此時聯繫指涉的時間消失,作品展現的是一串串單個指涉清晰,但又連接不成整體意義的能指群,反映出的是一堆堆支離破碎的集合物。是Lacan所謂schizophrenic writing精神分裂症寫作。

 

後設小說(元小說)metafiction:又稱自我意識小說 self-conscious fiction,內向小說introverted novel,超小說surfiction,反小說anti-fiction,非現實小說irrealism,自我衍生小說 self begetting,寓言式小說fiction fabulation

共同點:(A)把自身的結構作危語言來進行自我意識的反映。後設小說必然利用它獨具特色的自我意識或反省手法,也用其他後現代主義小說慣用手法,如互文、矛盾等。(B)小說總是在與其他日常交流形式進行不段對話,並把它們同化,對其他體裁、語言(雜誌、日記、歷史、談話錄、法律檔案、新聞報導、文獻)質疑和吸收中建築自身的語言。(C)把對話性和多指向的意識特徵暴露出來,衝出獨白的封閉性領域,被壓抑的東西召喚出來(比方寫實主義壓抑的對話性)(D)體制是短篇小說、微型小說(極短篇)與短長篇。「從真實思想中草草記下魔術般的詩句,把偶然性收入小說。」(E)「不關心主人公是誰,關心未知之數。」「力圖使閱讀者與世隔絕,使他百思不解,使他憤怒。」後現代主義小說讀者不必去認同,但必須參與小說的活動。對一件事的多角度描寫,有多少角度,就有多少故事形成。Borges:「詞句獲得血肉,人物失去血肉。」(F)如果說現實主義是對於人物、作家本人身體化自我的關照,後現代主義(尤其後設小說)對於人物自身關照屬於一種典型對於精神分裂型的非身體化的虛假自我的關照VS.身體化自我;後設小說對非身體化虛假自我有更深自我意識。

 

「在這種嬉戲的系統裡,只有無始無終的符號播撒,只有自發的爆炸性的文本力量。播撒和爆炸,卻沒有方向感,沒有引爆的內核,沒有能量起源,它們是無拘無束的突破,是空洞而放肆的邪惡逾越。」

 

  1. Fredric Jameson詹明信(1934-), sophisticated Mrxism

The Prison-House of Language 1972The Political Unconscious 1981Post-Modernism,or,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1991.

  1. 把馬克思主義和文學研究結合,提倡關注人及他的生存狀況,把文學縣向與人類歷史進程相聯繫,使文學批評擔負歷史責任。
  2. 反對把文學文本作為自足體,孤立欣賞,或把文藝理論作為封閉體系,只侷限在審美層面,或文學性上。主張把文學現象放入產生這種現象的具體社會中,恢復馬克思倡導文學對社會反映、改造的功能。
  3. 公開批評庸俗馬克思主義,認為它忽略文學創作的特殊性,使文學作品政治化、吳學批評蠻橫化、引起文學創作的萎縮。主張馬克思主義經濟決定論;文學作品反映的不止是無休止的鬥爭;應把馬克思主義看成世界觀、方法論,用來指導具體的文學研究。
  4. 文學闡釋是一定的闡釋代碼對文學文本進行重新「寫作」。人們沒有充分認識到文學最終是社會現象,因而在闡釋時涉及的只是社會一角而非社會整體性,所以有局限性。與各流派建立平等對話關係,揭示其內部矛盾性,故稱metacommentary後設評論(對批評的批評)
  5. Jameson Mrxism(A)每一個特定階級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經濟生產與物質交換的主導模式,並由此產生一定的社會結構,這一切構成這個社會的經濟基礎,只有從這個經濟基礎出發,才能理解與之相對應的政治思想史。(B)Communist Manifesto: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雖是人的意識活動,卻是具體歷史環境的產物,反映的是人們在這個歷史環中的相互關係。社會存再決定社會意識;唯物:對物質的崇拜;物質決定論(**所有的勞工自由、議會自由、民主自由全是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所做的美麗謊言)。辯証唯物論:揭示文學文本中隱含對當代意識形態的抨擊正是文學的主要社會功能之一。(C)當今資本主義社會中,日常生活一切都物質化了,被無情壓入地下成了潛意識,馬克思主義批評有揭示這種虛假社會現實,還它本來面目的責任。(D)意識形態是統治者有一製造的神話和謊言,幕的是為了加強統治。Engles:意識形態代表錯誤意識。Jameson:一愜意是形態都有烏托邦性,使人產生歸屬感,集體感。美國人之所以安楚於後現代就是因為從中獲得補償感,就是烏托邦衝動(比方,廣告美好未來的憧憬)
  6. 70年代新左派解體,左派在美國呈現多樣化、非正統性,成為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
  7. 後設評論:不是要解釋如何恰當評析某個文本,而是為什麼要這麼去評析它。每一個文學評論都隱含有對自我的解釋,大學研究者首要目的就是揭示出這些自我的理論(獲後設理論),看它到底隱含什麼。「在藝術問題上,要作出決斷,邀解決難題的念頭是錯誤的;真正需要的是一種思維程序的突然改變,透過拓寬思維領域,使它同時包容思維過程的客體以及思維過程本身,使那些紛亂如麻的事情提昇到更高的層次,使問題本身轉變為對問題的解決。」具體特徵:(A)作為「解碼」transcode過程,後設評論把文學理論牢牢限制在文本之內,不像傳統馬克思主義把文學批評和社會現實掛鉤。(B)放棄價值判斷:文學評論目的只在充分了解文學、了解人生,不是取代某文學主張。(C)體現歷史唯物論,把評論者本人和被評論的文本放入各自的歷史境況中去分析,由此發現文本的真正含義。(D) Jameson相信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批判功能,認為文學主要作用就是揭示意識形態的欺騙性。

 

 

高宣揚《後現代論》。台北:五南,1999

後現代主義」與傳統文化的不一致性inconformity和非同質性heterogeneity,使傳統文化和傳統語言喪失對後現代主義進行說明的正當性和有效性,也使後現代主義和傳統文化之間自然的存在一種「不可通約性」incommensrability和「不可翻譯性」untranslatability

 

後現代主義高度複雜性的最根本因素是後現代主義者在其創作和批判過程中所表現的高度自由精神。這種高度自由式一種高度的不確定性、可能性、模糊性和無限性的總和。真正的自由就是可能性。Thomas Hobbes, 1588-1619:  By liberty is understood, according to the proper significance of word, the absence of external impediments.

 

後現代的「後」:不是落後而是超越。

現代性的特徵是確定性certainty和進步progress,現代主義者的基本態度是慶賀存在於歷史、藝術、科學和政治,以及人類成果中那些潛在力potentiality。然而,現代主義者又同時發現近代文化過程背叛了它對於人類的承諾。

1830工業革命以後的時代:資本主義危機、一次大戰末俄國十月革命、

1933希特勒法西斯、1960後現代。

Hegel: 現代社會明顯特徵:(1)主體性:強調個人自由(2)國家和經濟兩秩序分離;1718世紀現代思想家論述的市民社會主要強調個人主義性質、商業性和生產性、和平協商性。

Kant:一個公民最起碼的本性就是他必須成為他自己的主人he must be his own master; he must have some property以維護他自身。

 

後現代理論家對現代社會的主要挑戰

  • 對一切有關現代社會的「大敘述」(存在某種達到現代社會理想境界的普遍指導原則)論述體系提出根本性質疑,後現代否認其「正當性」及「必要性」。
  • 否認單一政黨或社會運動的代表性多元主義和歧義才是當代社會的基本特徵
  • 鼓吹各種各樣的社會運動並盡可能保持和發展這些社會運動的多元性分裂性競爭性零碎性變化性和不確定性後現代社會是以斷裂和各種無中心的碎片組成的結構
  • 對現代社會的科技知識的資訊文化進行徹底揭露和批判
  • 對現代社會意識形態的批判現代社會意識形態強調批判觀點代表性後現代不承認一切任何大敘述都是社會階層或團體的意識形態宣稱的客觀性都是虛假的

 

後現代社會並非徹底破壞原有市民社會而是將其改造成既沒有統治中心,又沒有穩定秩序的多元化和變動性社會

象徵性

遊戲性

自我生成性

正義/非正義的界線模糊化

裂變性

不確定性

(常被解為虛無主義)

 

後現代藝術創作生命的真正基礎:無所畏懼,放棄自我。

尼采與後現代

 

尼采:反對把「真理」當人生最高標準;藝術比真理更有價值,直接與古典Plato相對立。日神:執著人生、沉湎於外觀的幻覺、反對追求本體、以面紗遮蓋人生悲劇。酒神:超越人生、破除外觀幻覺、與本體融合、直觀人生悲劇。認為科學是淺薄的樂觀主義,非倫理、反道德。

尼采對人文主義的批判:

  • 傳統人文主義將人性道德化、理性化、邏輯化、剔除人的血肉情感希望,使人成為道德的犧牲品。
  • 人文主義反自然,誇大膨脹人性與自然對立,造成人性和自然脫離。
  • 人文主義對知識真理追求,造成人性對知識真理的附屬地位,造成人生審美性質喪失,使人生陷入教條規則中。

 

後現代來自尼采的批判原則:批判就是對現有價值的重新估價和再評判。尼采最重要的貢獻為當代文化建立了「含糊的思想家」典型玩弄文字的自由遊戲中摧毀傳統形而上學Hegel二元對立把模糊化當作自由創造可能性的基礎

 

後現代主義批判精神:

  • 徹底批判傳統理性主義
  • 徹底顛覆傳統形而上體系和基礎
  • 把批判與現實人的美的生活結合在一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ybe32 的頭像
    maybe32

    世新中文 ‧ 文學概論教室

    maybe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