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美學

 

1.十九世紀:

別林斯基(1811─1848),平民知識份子的先驅:

形象思維:詩歌是表現在形象中的思維。

現實主義:要求忠實的再現現實生活,達到毫無掩飾的真實性。

「對俄國生活場景的忠實描繪」1)真實性2)典型性3)民族性

托爾斯泰(1828─1910)《戰爭與和平》(1863─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復活》(1889─1899)

1)任何藝術流派必不可免要參與社會生活;忠實按實際生活的原樣來描寫生活。

2)反對自然主義派(奴隸式的模仿自然)、頹廢派(藝術一切皆可能,絕對自由),提倡典型化(捕捉典型的東西,性格的特徵)和現實主義。

3)為人民而寫:讓一切人都了解。美是我們喜愛的東西,不是因為美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

我們感覺空氣使人愉快,因為我們需要空氣(藝術不是點綴,是生存的需要)。與唯美派詩人Wilde正相反。

藝術本身在於傳達感情;作者傳達給讀者,讀者感同身受,而感情價值最高的傳達就是宗教,基督教精神,因基督教使全人類團結。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罪與罰》(1866)、《白痴》(1868)、《卡拉馬助夫兄弟》(1879─1880)現實主義美學原則,看重、追求人類心靈深處的真實;

藝術真實不同於自然真實;真實在俄國具有荒誕性;從鏡子的映像中看不出鏡子如何看待對象,真正的藝術,必須看到作者自己。

 

2.二十世紀

俄國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者認為,不能把文學變成歷史學、政治學、哲學或社會學的分支,文學是一門獨立學科,有其獨特對象;

必須把文藝作品,特別是詩歌、小說作為藝術品來研究。

1915年成立莫斯科語言學學會,雅克慎(1896─1982)為主要人物:「文學性」才是文學的科學研究對象。

文學研究的正確對象,是把作品變成藝術品的「構造原則」,或「手段」。(1921)不同形式有不同意義,透過它們,詩人可以使大家注意到文字的「符號性質」,「把文字從意義解放出來」。

 

形式主義基本主張:

1)文學的科學性研究,重「方法」,文學理論必須是「科學」的理論;不把美學形式和道德、文化意識合併在一起,以科學精神找出一些模式和假設,來解釋美學效果如何經由文學技藝產生出來。從文藝內部來研究文藝的獨特規律,要求人們把文藝作品視為喚起人們審美感受等的審美對象。對「語言現象」進行研究,區分文學與非文學。

2)把文學看成使用語言的一種特殊方式。藝術的技巧是要使外在事物「陌生」,使得文字形式難以接受,讓我們較艱困的、較長時間的去感受;把文字的呈現增強。(As if seeing something for the first time)藝術的特殊任務就在恢復我們對事物的原始感受。

3)文學的「主題」不再是主題,而是作品成立的一個因素。把構造技法或「主題」(對應技術、插敘、等列等)與材料部份或「故事」(素材、觀點、人物)相區別,努力把不同層次聯繫起來(例如節奏和句法)

「傳達信息的功能」貶至最低。區分故事與情節(事件的發展以及修飾事件的所有素材的展開),只有情節才屬文學,故事只是等待作者安排的材料。

4)文學是一種各因素互為依賴的系統。文學的特徵主要體現在連續的語言表達,特別是書面語言之中。

詩學的目的,首先要回答下述問題:「是什麼將一個語言信息變成一部藝術作品。」

 

反對言論:托洛斯基《文學與革命》(1924)

 

現代主義與精神分析

 

1現代主義:

一說: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的五年代左右,包括未來主義、虛無主義、象徵主義、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的一種奇特混合物。

另一說:19101930之間,是一個可把握的整體。

基本精神:文學是對於作家主觀世界的表現。不同於模仿說,現代主義認為一切真實是主觀的真實、心理的真實。

塑造人物上,不注重塑造個性鮮明、性格典型的人物,而著重表現人的全面異化,比方非英雄、反英雄、弱者。例如,卡夫卡小說《蛻變》。

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1920s,意識像鎖鏈,或貫串,它是流的。Freud的人類內心潛意識。

意識流小說根據意識流、直覺、心裡時間及精神分析等一系列觀點,

用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等方法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流動性、飄忽性、深刻性和層次性,從主觀世界和直覺代替客觀世界的反映,大膽突破自然對時空順序的小說作品。

 

Virginia Woolf沃爾芙(1882─1941):生活並不是一副副勻稱地裝配好的眼鏡,生活是一圈明亮的光環,生活是與我們的意識相終始、包圍我們的一個半透明的封套。

傳達這變化萬端的、尚欠認識、尚欠探討的根本精神,不管它的表現會多麼脫離常規、錯綜複雜,而且如實傳達,盡可能不攙入它本身之外的,非其固有的東西,難道不正是小說家的任務嗎?

1925Mrs. Dalloway 》;1927To the Lighthouse》,1931The Waves》,

作者退出小說,主人公生活在絕對自由的心理空間中。小說故事退居次要,甚至消失,人物的意識活動成為小說基本面。

 

Thomas Eliot艾略特(1888─1956):強調內心獨白、詩的高度形象化(不要抽象的思想,要形象的思想)

提出以形式表達情感,必須找到「客觀對應物」objective correlative,那是與特殊情感對等的一系列客體、一種情境以及一連串事件。

 

2新批評:F.R. Leavis, I.A. Richards, William Empson;19201950盛極一時。

(1)作品即事實,即是自身有效的現實,不要把作品當作某種更重要的事物的象徵而試圖從中捕獲這一事物。

字詞的選擇和順序、語句的運行、情節或意象之間的相互關聯,這些特殊的構造,才是智慧應該了解的內容。

 

(2)與歷史、傳記、「作家其人與作品」之類方法一概決裂;「沒有什麼比詩人的言語更屬孤獨之人的孤獨之物了。」(作家因此凸顯)

 

(3)實用批評:無畏的拆解文本。將詩或散文作品由文化和歷史的脈絡孤立出來,專注其上,就可以評斷文學的「偉大」和「中心地位」。

 

(4)精讀close reading:注意書上的文字,而非產生和環繞這些文字的脈絡;

詩的意義和詩人的意圖無關,解詩方法是:討論詩中的形形色色張力tension、悖論paradox、矛盾情結ambivalence,來圖凸顯這些如何融解與整合其結構。

 

(5)詩歌的型式批評;小說的道德批評。

 

Richards:我們借觀察詩人的心理過程,閱讀只是在我們自己心中重新創作者的心理狀態。偉大的文學是偉人的產品,其價值在使我們得以親炙他的靈魂。

 

3精神分析:Sigmund Freud佛洛伊德(1856─1939)

subconscious潛意識:正好像照片先是一張底片,然後印成正片,變成圖像。不是每張底片都印成正片,同理,每一個潛意識的精神歷程不一定都化為有意識的心理過程。

 

潛意識→→守門員→→意識

不合格的就不可進入意識,成為被壓抑的意識,進入的才能引起注意,才可成為意識。

(1)id本我:各種官能欲望,生而有之,原始,非理性,沒有價值,沒有倫理道德。

Libido:性欲內驅力、原欲

1)口腔期oral stage

2)肛門期anal stage

3)陽物期phallic stage

Oedipus complex:男孩和女孩都愛母親;小男孩有弒父娶母的亂倫欲望,但是因為怕被父親閹割,而壓抑欲望,長大後認同父親,進入男性氣概象徵角色。

女孩發現母親和自己一樣被閹割,仰慕父親,因為知道不能與父親結合,期盼有他的孩子來達成擁有陽具的願望。

 

(2)ego自我:按照環境來調整行為的意識,實現化了的本能,是人格的基本核心。扮演禁制者inhibiting agency的角色

 

(3)super ego超我:接受社會倫理道德、輿論、法律觀念,道德化了的自我。超我取代Oedipus complex,內向投射父母權威,禁止Oedipus complex流露。

 

嬰兒照鏡子:嬰兒為鏡子中的形象著迷,照鏡是自我建構的開始。

嬰兒      符徵signifier

鏡中嬰兒→  符旨signified

嬰兒所見的形象是其自身的「意義」

 

自我把libido欲望「昇華」成文化活動,把「不道德」轉化為與性無關的高尚活動。

正常人把情慾壓抑控制疏導昇華,精神病患則讓壓抑的情欲爆發。

精神分析法用于文學,終極目標就是探索人內心的秘密。

首要功能是闡述一部作品的神秘段落,「令人擔憂的情節」、「抓住一個令人恐懼的因素,研究一段情節,追索它的根源」;找出作家潛意識的個性。

將藝術比喻為精神官能症,遭受力量非凡的本能需要的壓迫,由現實轉移到幻想。

Freud,1900《夢的解析》:使我們把文學作品視為一種生產方式,而非反映或模仿。

Freud的理論將人類所有行為視為逃避痛苦與獲取快樂,是一種哲學上所謂的享樂主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ybe32 的頭像
    maybe32

    世新中文 ‧ 文學概論教室

    maybe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